法制日报天津6月8日电 记者赵阳 王斗斗 记者在7日举行的全国司法行政基层建设工作会议上了解到,近年来,四川省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积极延伸法律服务触角,着力构建“一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”。截至目前,依托乡镇(街道)司法所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4001个,占乡镇(街道)总数的86%。
四川省司法厅厅长李仲彬表示,四川省司法厅着力发挥法律援助服务民生职能作用,深入开展法律援助便民服务主题活动、法律援助为民服务创先争优年活动,有力地促进了法律援助工作发展。为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,四川省各级司法行政机关普遍将农村产权维护、征地拆迁、劳动争议等民生权益保护事项纳入补充事项范围,将经济困难标准提高至低保线的1.5倍至2倍,使法律援助惠及更多基层困难群众。目前,全省法律援助对象达到3200余万人,覆盖全省总人口的37%;对暂未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的乡镇(街道)或道路条件差的乡村,由县或乡建立流动工作站定期下乡村提供服务;将近万名人民调解员确定为村社法律援助联络员,将服务触角延伸至乡村和有关部门,方便基层群众就近获得法律援助。
另据了解,为加大重点对象服务力度,四川省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对农民工讨薪、工伤法律援助申请免予经济困难状况审查,简化手续,快速办理;与其他省市签署《外出农民工法律援助合作协议》,提高维权效率;建立法律援助与残联、妇联、共青团、老龄委等申请互转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,加强残疾人、妇女、未成年人、老年人等法律援助工作。